美國宣布停止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後,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收起當日在白宮與川普、范斯大吵一架的骨氣,開始放軟身段表示願意簽署礦產協議,還說我們必須努力讓外交具有實質意義,以盡快終結這場戰爭。而台灣也在川普多次放話催收保護費、提高晶片關稅的壓力下,台積電被迫再奉上千億美元投資,賴清德還加碼說有3個行動要跟進。在國際現實主義外交下,台灣與烏克蘭都不得不屈服於川普的淫威之下,向川普跪拜投降,但台烏最後能換得所想要的和平嗎?川普沒有保證,他也不會保證,只能說台灣與烏克蘭正如螻蟻般任由美國輕賤,而主政者卻是洋洋得意毫無羞恥之心。

川普下令暫停所有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,這個決定是在川普與澤倫斯基在白宮發生激烈衝突後幾天做出的。澤倫斯基迅速做出回應,表示願意與美國繼續合作溝通,並表示已準備好隨時簽署礦產協議,顯示出烏克蘭在失去軍援後的急迫立場,歐洲盟友同樣對美國的這個決定感到震驚和憂慮。失去美國軍援後,烏克蘭在對抗俄羅斯的戰爭中處於極度不利的局勢,這個情況迫使烏克蘭不得不重新考慮談判立場,因為軍事援助的中斷嚴重影響了烏克蘭的防禦能力。

此舉顯示川普採取更為強硬的談判立場,試圖迫使烏克蘭在談判桌上做出更多讓步,暫停軍援,川普似乎在向烏克蘭施加壓力,要求其重新評估戰略立場,這個決定也反映了川普政府對持續軍事援助政策的轉變。川普長期被批評對俄羅斯總統普京態度軟化,部分分析認為他可能希望透過減少對烏克蘭的支持,換取俄羅斯在其他議題上的合作(如中東或北約問題)。

對於台灣,川普一樣採取威逼手段,當前台海雖無戰事,卻有著一觸即發的危機,民進黨政權長期倚賴美國保護,當美國換了一個更流氓更無賴的總統,民進黨就不知所措只能任其予取予求了,劫財劫色都任由川普了。賴清德政府還宣稱要優先編列特別預算,讓國防預算達到GDP 3%以上的目標,說是要持續推動國防改革、展現「自助人助」精神、為區域和平穩定做出更多貢獻。但說穿了,就是像美國跪拜臣服了,以滿嘴的自由民主可貴,遮掩喪權辱國的低賤卑微。

從巴拿馬運河主權爭奪、墨西哥灣改名美國灣,或者意圖併吞格陵蘭,都可以看出川普與從前第一任時不一樣了,他會在外交上採取更為強硬的談判立場,試圖迫使烏克蘭在談判桌上做出更多讓步,他宣布暫停軍援似乎是在向烏克蘭施加壓力,要求其重新評估戰略立場,這個決定也反映了川普政府對持續軍事援助政策的轉變 ,而澤倫斯基真的向川普投降了,說要倚賴川普強而有力的領導來結束戰爭。

澤倫斯基從白宮吵架到向川普求饒,這個局勢顯示出國際政治的複雜性,以及軍事援助如何被用作外交談判的籌碼。烏克蘭現在面臨著艱難的選擇,要麼在談判中做出更多讓步,要麼在缺乏關鍵軍事支持的情況下繼續抵抗而至亡國。同時,這個決定也反映了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大轉變,可能對整個國際格局產生深遠影響。

澤倫斯基目前面臨的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政治困境,需要在維護國家利益、滿足國際期待和確保個人政治前途之間取得平衡。他的成功與否,將取決於如何在這些不同維度之間進行靈活調節,同時為可能的政治轉型做好準備。這需要極高的政治智慧和戰略眼光,也需要國際社會的持續支持和理解。

台灣的情況雖然沒有像烏克蘭這樣飽受戰火摧殘,然而此事卻也給了台灣一個重大啟示,這個情況反映了小國在國際政治中的現實處境,當外部支援減少時,就必須調整戰略立場。當知軍事和經濟援助對小國生存至關重要,台灣不能完全依賴外部支援,而需要建立持久的自我防衛能力。在外交策略的多元化要更加靈活,不能把所有籌碼押在單一盟友身上,需要發展多元的國際關係,強化經濟自主性和關鍵產業競爭力,加強應對國際局勢急遽變化的能力。

台積電最近的投資決策顯示出對於美國政府壓力的讓步,特別是面對前總統川普的要求。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川普在白宮會談時,共同宣佈台積電將對美國進行至少1000億美元的投資,這筆資金將用於在美國建設三座晶圓廠。台積電此舉在某種程度上是向川普及美國政府的屈服,川普為了維護美國的經濟利益,也將台積電置於一個必需服從的地位,這一策略反映了其對於加強美國半導體產業的強烈期望。

賴清德政府屈服於川普要求的保護費事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。川普在其總統任期內曾多次公開要求台灣支付所謂的保護費,以換取對台灣的軍事保護和支持。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,台積電的投資策略和未來的發展計畫受到影響,這被視為賴清德政府對川普的屈服。賴清德政府未來若繼續屈從於這種壓力,不僅將影響台灣的科技自立,也將對台灣的國內產業帶來長期的不利影響。更有分析指出,川普的保護費要求,並非單純的軍購問題,而是涉及到美國對台政策的根本改變,可能使台灣承擔更大的戰略負擔。賴清德政府在面對川普和美國的壓力下,對保護費的屈從,有可能進一步改變台灣未來的發展方向及其在國際上的地位,未來日本、英國、澳洲會不會也要台灣交保護費,這一問題值得持續關注。

小國的領導人者要有充分的智慧及能力,在弱肉強食的國際社會中,才能遊刃有餘,稍有偏差便可遭受滅頂之災,何況當他國的棋子,沒有利用價值時,隨時都有可能被當籌碼而被出賣,擺在眼前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烏克蘭,澤倫斯基以為有美國的靠山,對烏東俄語區的居民採取壓迫不友善的做法,又企圖加入北約與俄羅斯為敵,危及俄國的國防安全,遭來俄羅斯入侵引爆三年俄烏戰爭,至今未停熄,烏克蘭地處北約與俄羅斯的緩衝地帶,如果加入北約,俄羅斯便失去國防屏障,危及莫斯科的安全,這是普京所不能夠容忍的,如果烏克蘭當時剛從蘇聯獨立時,烏克蘭領導人有足夠的智慧及能力,洞察烏克蘭的地理環境,及歐洲的政治情勢,預測未來局勢的演變,堅持不捲入俄羅斯與北約間的糾葛的策略,採取永久中立的政治立場,並經聯合國確認,相信今日的俄烏戰爭不會發生,烏克蘭人民不會遭受戰爭摧殘,國家不會淪為國不成國的慘狀,這是甘願當美國削弱俄羅斯棋子,當沒有利用價值時被出賣,被迫與俄羅斯停火,美國獲得礦產開採權,而俄羅斯占有烏東的土地。

小國固然容易淪為強國的俎上肉,政治上亦受大國擺佈所謂的小國無外交,然小國領導人若有足夠智慧及能力,也能不被輕易擺佈而左右逢源,如新加坡,地處馬六甲海峽世界重要的航道上,國土面積只有728平方公里,人口560萬人,可說蕞爾小國,然在東南亞各國間扮演著生龍活虎的外交,雖與美國結盟,卻與中國大陸非常友好,亦與台灣關係不錯,故辜汪會談、馬習會都選擇以新加坡為地點,由此可見小國並非無外交,只要領導人有足夠智慧及能力,亦能游刃於各強國之間,使國家安全及繁榮。

土庫曼亦是一個很好的例子,蘇聯解體土庫曼獲得獨立,並宣布永久中立,也獲得聯合國的承認,與周邊國家保持友好,在世界強權間採不偏不倚的外交,不捲入國際糾葛中,在亞美尼亞及亞塞拜然間的戰爭,烏克蘭與喬治亞間的戰爭均沒有捲入,足見只要小國領導人有足夠智慧及能力,在國際間亦能安然無恙,國家獲得獨立,不成為強國的俎上肉。

瑞士也是很好的例子,瑞士地處歐洲阿爾卑斯山上的小國,自創國以來便採永久中立的國策,在歐洲列強紛爭中從未捲入,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免於災難,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希特勒發動對外侵略戰爭,企圖以武力統一歐洲,亦沒有揮軍進入瑞士,堅持採中立政策,故許多國際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瑞士,尤其是日內瓦,在體制上雖沒有採中立政策,但外交上採取具有相當的靈活性,例如土耳其,雖是北約國家,但在外交操作上不全依附美國,亦於俄羅斯維持很好的關係,完全以國家利益為指標,在此次烏俄戰爭,不全依附美國俄羅斯,從兩邊獲取國家最高利益,印度亦採同樣的策略,故在這次烏俄戰爭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,轉賣歐洲賺得盆滿缽滿,以上列舉中除印度外,都是蕞爾小國,在國際政治上,對任何國家採取不偏不倚,不傷及他國維持睦鄰政策,故在國際間維持屹立不搖不被他國所滅。

國共內戰兩岸分立至今,大陸在華夏民族必須統一的使命下,必然要收復台灣,而台灣在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政府掌權下,企圖把台灣從大陸分離出去,為了達成其目的,不惜引進美國借美國的勢力,來抗拒大陸的統一,甘願當美國的棋子,借台灣來揭阻大陸的發展,為了討好美國,大量購買美國武器,以養肥美國軍工複合體,把台灣武裝成刺蝟島,更把台灣的護國神山「台積電」推向美國設廠,掏空台灣高科技的根基,在內政上實施棄中化,從教育上割裂兩岸歷史淵源,阻礙兩岸旅遊的交往,導致數萬台灣旅遊業從業人員的失業,旅遊業者經營陷入困境,造成上千億的營業損失,更甚的,由於政治、軍事嚴重對立,隨時都有爆發戰爭的危險,而賴清德緊抱美國老爸的大腿,以為遭受大陸武裝攻擊時,引頸翹望美國會派兵相助,殊不知從美國拋棄烏克蘭與俄羅斯共同瓜分烏克蘭的例子,不自立自強想依附他國,在緊要關頭被出賣的例子,歷史上多的是,台灣亦不例外,希望賴清德有覺醒的一天,不要被出賣還不自知,真可悲!